最近,欧盟的贸易官员们遇到了一个意外的难题——这次不是关于汽车,也不是芯片,而是看似普通的大米。这种大米名为“巴斯马蒂”,其归属问题竟然影响到数十亿欧元的国际贸易协议。更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围绕这个问题,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几乎再次爆发冲突。

七年的拖延与两难选择

2018年,印度向欧盟提出了一份申请,要求独占“巴斯马蒂”这个名字的使用权。然而,直到2025年9月,欧盟依然没有做出决定,这份拖延了七年的申请背后,隐藏着一个让布鲁塞尔头疼的政治难题。

根据最新消息,由于这一问题,印度与欧盟无法达成贸易协议。印度的商务部长戈亚尔在与欧盟代表团会面时表示,虽然双方正在努力敲定自由贸易协定,但巴斯马蒂香米的地理标志问题却成为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争议的核心在于,印度希望欧盟承认,只有印度特定地区生产的大米才能称为“巴斯马蒂”。这意味着,巴基斯坦的出口商将失去使用“巴斯马蒂”标签的权利,进而失去每吨200到300美元的溢价和市场份额。

2025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了20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冲突的导火索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的恐怖袭击,导致26名平民死亡。许多观察家认为,长期的贸易争端,特别是巴斯马蒂香米问题,助长了两国的紧张局势。

这场冲突持续了19天,双方动用了战斗机、导弹甚至无人机,最终在国际压力下达成停火协议。虽然冲突已结束,但这场战事让人深刻认识到,看似微不足道的贸易争端,可能引发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

巴基斯坦拉合尔一家大米出口公司的负责人沙菲克表示:“如果印度获得独家权利,我们就不能再把产品标注为巴斯马蒂。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灾难。” 这不仅仅是一个商标的问题,更关乎数千万农民和出口商的生计。

欧盟的难题

在这一争端中,欧盟陷入了两难境地。欧盟在巴基斯坦代表团的声明中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两份申请正在平行审查,并会小心处理这些敏感问题。这一表态无疑透露出欧盟的无奈。

根据欧盟的地理标志保护法规,一种受保护的产品,其销售价值通常是同类产品的两倍。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的地理标志产品总价值达到了747亿欧元,其中超过五分之一来自出口。由此可见,地理标志的保护无疑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问题是,如果欧盟支持印度,那么实际上就等于间接承认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要求没有合法性(巴基斯坦在申请中包括了克什米尔)。而如果欧盟支持巴基斯坦,则可能导致与印度的贸易关系陷入僵局。

这一争端并非前所未有。21世纪初,印度和巴基斯坦曾联手对抗美国德克萨斯州的RiceTec公司,该公司曾试图申请“巴斯马蒂”大米的专利。印度与巴基斯坦当时成功阻止了这种“生物盗版”行为。然而,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两国的联合申请被迫搁浅,双方关系从此急剧恶化,连一粒米也成为了外交斗争的筹码。

不只是大米之争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场争端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争夺话语权的努力。中国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也有类似的考量。根据该协议,2021年3月开始,中欧首批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第二批175个产品的保护程序将于2025年3月完成。

这些协定背后,是各国对本土特色产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无论是中国的龙井茶、法国的香槟,还是印巴之间争夺的巴斯马蒂香米,它们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与此同时,2025年的气候变化也给这场争端增添了变数。今年的暴雨和洪水严重破坏了印巴边境两侧的农作物,导致国际市场上巴斯马蒂大米的价格大幅上涨。在欧洲超市中,巴斯马蒂香米已经成为了紧俏商品,价格可能会继续攀升。

根据巴基斯坦2025年大米出口数据,该国通过向欧洲供应超级棕色巴斯马蒂等品种取得了市场优势。然而,随着印度重新进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地理标志的归属问题变得更加关键。

结语

这场持续多年的巴斯马蒂香米争端,不仅仅是两个国家对一个名称的争夺,它更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新体现。对欧盟来说,如何在不得罪任何一方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考验着其外交智慧。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类似的地理标志争端可能会越来越多。最终,各方必须以更加开放和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些争端,让全球贸易回归其促进繁荣的初衷。

来源:搜狐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0) 支持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